去年一部短片《后浪》在全国大江南北掀起了关于千禧一代的讨论,很多父母借着这部片子思考了95后、00后孩子的教育。
而最近,一部国产纪录片《零零后》悄悄登录各大网站。这是中国第一部,或者说是唯一一部,用12年时间(拍摄仍在进行中)跟踪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
图片来自豆瓣《零零后》
12年时间,记录18个孩子从4岁到17岁的变化,纪录片是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张同道导演拍摄。
张同道,年近60,是一位教书匠,在大学教纪录片拍摄,业余拍了这部纪录片《零零后》整个团队大多是没有太多经验的学生,小制作小成本,然而,谈不上质感的镜头里,却处处透露罕见的耐心。通过《零零后》未经修饰的镜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 00后孩子的特别之处,也能通过片中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看到不同的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因果。
这部纪录片问世后,几乎在家长群体中产生了现象级共鸣,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反馈和真实体会,因为这部纪录片倾注了两位家长的对孩子的爱。
拍摄《零零后》的起因要从2006年说起。当时,张同道的儿子4岁,他40岁。父亲发现,儿子有很多方面都是自己无法了解的。
最明显的一次是某个冬天的早晨。张同道让儿子去洗手,结果儿子手一伸,觉得水烫,父亲说,不烫。才4岁的儿子非常严肃地看着父亲说:“那是你的感觉,我觉得烫。”这个话触动了张同道。
“这个话是我不敢对我的爸爸讲的,所以我就很好奇,这新的一代人是什么样的?所以我计划要拍一拍幼儿园里的那些孩子,记录他们的成长。”
图片来自豆瓣《零零后》
而纪录片的另一位家长,就是纪录片拍摄的幼儿园芭学园的创办人—李跃儿,幼儿园是艺术家李跃儿为了给儿子更好的教育,而办的一所幼儿园。
因为纪录片的制作团队、拍摄对象和观众的角色几乎相同,这部《零零后》就像是超越空间地再现了很多00后家庭的教育迷茫,片中家庭最后的育儿思考和出路,也同样能给镜头外的我们很多感动和指引。
今天艾老师就选择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两个孩子—池亦洋和柔柔,他们的12年,或许也就是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的12年,你想要的育儿出路,或许也能在这两个孩子身上找到一些灵感。
坏孩子是被塑造出来的
好孩子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
幼儿园时期的池亦洋,俨然就是个“小恶霸”他精力充沛,看上去比同龄人强壮。因为有个“英雄梦”他喜欢玩打仗,特别调皮捣蛋。
有一次他抢了别的小伙伴的棍子,被老师批评得有点恼羞成怒的他,恶狠狠地对小朋友说:“你们谁再敢说,我就把你们全部打成肉泥!”
这样的熊孩子,没有一个家长敢让自己的孩子和他共处一室,纷纷向校长抗议,要求池亦洋退学。
图片来自《零零后》
幼儿园园长大李很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快做决定,而是整整观察了池亦洋三个星期,她发现,这个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于是,园长组织了一个家长会。
园长发言道:
“我们做教育的,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长成同样的人。”
在所有人都只看到这个“魔童”恐怖的一面时,大李却觉得他身上有非凡的领袖特质。男孩都愿意在他手下当“兵”有些女孩还特别喜欢他。
那是什么让他变得这么不守规矩呢?
大李分析道:因为他得到的“拥护”越来越多,越来越膨胀,最后甚至想用暴力让别人来顺从自己。
有一天,“魔童”又了。这次,大李蹲下来,很坚定地对眼前这个孩子说:
“你不可以用暴力,用暴力去别人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而接下来,池亦洋的表现让大李都出乎意料。幼儿园内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池亦洋竟学着园长的样子,谁该道歉,谁先玩玩具,他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成功化解了矛盾。
后来的一年时间里,池亦洋从不可救药的“混世魔童”变成了“孩子王”
大李说:“一个坏孩子是被塑造出来的。”
图片来自《零零后》
大李对池亦洋的态度就像是美国心理学家 Howard Saul Becker 说的效应:人一旦被贴上某种,就会成为跟一样的人。
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一个实验:
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这让人想到,在育儿的路上,我们习惯给人贴:
上课爱动叫不守规矩,作业没写完叫不用心,和同学发生争执了叫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想上学叫生性懒惰,考试考砸了叫不适合读书。
或许大多数给人贴的父母也好,老师也好,最开始用这种方式,只是希望为孩子以此为鉴,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最终,贴着贴着就忘了撕掉便签,孩子也就真的成为中的样子,当初设想的反向激励法,最后成为坑娃的损招了。
不是每个孩子生命中都会有这样一位大李老师,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的是轻易给孩子下定义的长辈。
到了小学,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池亦洋再次遭遇成长滑铁卢。
上小学后,无论他怎么学,作业总是做不完,考试也不会,成了班里的“差等生”他坐在最后一排天天挨批评,坐出租车哭、写作业哭、在操场上一边暴走,一边崩溃大哭。
图片来自《零零后》
他每天起床的时候在想:
“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什么时候我才能不用学习了?我的人生没有希望了,我人生什么目标也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需要我的地方”
没有幼儿园园长大李一样的耐心和帮助,池亦洋的心情跌到低谷,又无从发泄。十多岁的他,一个人累得直接睡倒在滑梯上,眼角还流着泪,嘴里一直喊着,“我太没用了!”
一个原本具有巨大气场的孩子王,现在成了每天哭天抢地,耷拉着脑袋,低头不语的机器,这个昔日自信勇敢的孩子,如今眼神暗淡,他每日对着镜头撕心裂肺的哭泣,让同为父母的人心碎,原来被所有人认定是差生的孩子,是如此痛苦......
好在幸运的是,池亦洋的父母做了一个决定。
他们没觉得“我的孩子是差生”而是决定“多给他做一些事情的机会,让他体验,让他自己从里头选”
终于,池亦洋在中学时发现了他喜欢的橄榄球,从此他灰黑的内心世界里,出现了一道光。
图片来自《零零后》
纪录片里有一重头戏是一场国际橄榄球青年赛,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池亦洋就有幸被选入了国家队,他算是里面技术好的,教练还让他做示范动作,在赛场上热血沸腾的他,让人看到了青春少年最澎湃的模样,那个自信的池亦洋回来了。
虽然那场比赛中国队一个球都没打进,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在欧美,尤其是美国,橄榄球是从七八岁就开始打的,池亦洋才打了一年多,这个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还没打出什么成绩,但是这个15岁少年已经拥有了很多人一辈子不曾拥有的“梦想”和“方向”
图片来自《零零后》
池亦洋说:“当你有个人生目标或梦想之后,你会发现,人生不光是学习、赚钱、有车有房娶媳妇,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而属于他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是打进世界橄榄球赛。男孩 后来去美国读高中了,因为橄榄球在中国校园不多见,而他想打进世界级的橄榄球比赛,美国高中能给予他一定的环境和资源。
图片来自《零零后》
从张扬到消沉又再度燃烧的池亦洋12年成长中,我们看到了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的老师,以及相信孩子、支持孩子的父母,没有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他们有自己的成长功课,只有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最终的TA,才能活出了与众不同的自己。
教育不要着急
陪着孩子慢慢成长
纪录片中还有一位“非好学生”—柔柔,导演对她的形容是,她就像上帝撒落在人间的美妙音符。她太有艺术天赋了,唱歌、弹琴、画画都不在话下,纪录片中的歌都是柔柔唱的。
对于自然,柔柔也有一种特别诗意的理解,在一个片段中,柔柔置身于树荫之下,她举起双手,优美地转了一圈,嘴里说着:“风景风景,新的风景,我要呼吸一下风景。”
柔柔还能随口说出一些很有哲理的话,比如她给打电话,结果没接。柔柔说:“拒绝是人生的一部分。”
图片来自《零零后》
这么一个精灵般的孩子,却因为不喜欢玩其他孩子喜欢的游戏,而常常被人说成“骗子”
被同学排挤,女孩变得更加敏感、经常哭泣,有时还会因为紧张,在人群中突然发出尖叫,或者钻进小柜子里,这些举动无疑加剧了大家对她的偏见。
上了小学后,柔柔又遭受另一个打击,数学。
柔柔天生对数学一点都不敏感。上了小学,老师问她:“40 的平方等于多少?”她一脸茫然地说:“4900”身边的同学哄堂大笑,柔柔非常羞愧,她觉得自己很傻,每次回答问题都左顾右望,生怕说错被嘲笑。
面对镜头,她边哭边说,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数学就是地狱”
图片来自《零零后》
在数学学习问题上,她的父母也产生了分歧,爸爸提议柔柔去上数学补习班,妈妈却坚决不同意:
“我宁愿她周末好好休息,做一些她感兴趣的事情,保留她的天性,保留她对学习的兴趣”
妈妈还对爸爸说了一句话,“要以终为始,不断回望,记住我们想让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终,这句话,说服了爸爸。父母放弃了带孩子去硬补数学,而是让女儿自己去选择,在她能接受的范围内去慢慢提升。
图片来自《零零后》
对于柔柔的这12年,导演张同道说了一段话:
这几年教育发展很快,但是跟整体发展还是不匹配的,很多理念还是20年前的,还没改过来。
就像现在的一些学校教育还是一年一清的,孩子到10岁必须学会某个东西,学不会就是差生。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着急。某个小学三年级的知识点,当下掌握不了又有什么着急呢?
对于孩子,一定要鼓励,让孩子放松,自信之后,整个人就充满了阳光,会学得更好。如果始终是在被批评,生命根本就打不开,最后自暴自弃,就废了。
在很多家庭,孩子是受夹板气的。老师批评完,回来家里,又把孩子给批一顿。孩子没有活路,他那么点个孩子,他对世界的理解就这么大,他怎么办。
家长得给孩子撑腰。
张导说得很好,很多时候真的是如此,孩子在学业上遇到坎了,学校批评完,回家后家长又是批评,如果是一些涉及到原则性问题的犯错,批评是应该的,但是在学业和成绩方面,作为家长,更应该做不是打和骂,而是鼓励和一起解决问题。
我们都在寻找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成功,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优秀?必须考上清北哈耶普斯麻?《零零后》用孩子们跌跌撞撞的12年回答说,成功的教育,是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打橄榄球也好,跳舞也好,进名校做科学家也好,找到自己热爱,并为之奋斗,快乐地生活,这就是成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尊重这种不同。
图片来自《零零后》
原本只想记录00后3年幼儿园的纪录片,拍了12年,现在张导又做了下一个10年计划,想一直拍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拍到20后、30后出生的时候,他想看看这群注重天性的孩子又将会给他们的孩子带去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育。
面对更有个性的00后
父母的教育也需要更有“个性”
如张导所说:
2000年之后,是改革开放成果集中呈现的一段时间,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了。00后的父母主要是70后和80后,父母大都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他们经过考大学,获取了一定的知识、能力,最终事业小有所成,这也就意味着00后们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他没住过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房子,生下来就有车坐,他七八岁就环游世界。
当他们没有被欺负过,也没有经历过穷困的时候,就不一定想当官,不一定想发财。人生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00后可能会说,我以后想去打球、想去画画、想去当摄影师......总之,他们有了选择的权利,也就更有个性。
图片来自《零零后》
因此,对于这批有着强烈个性的孩子,
图片来自《零零后》
那么,家有00后孩子的家长应该如何走好这条育儿路呢?总结纪录片中的4条育儿法则:
1.不要太早给孩子贴,花点时间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2.相信自己的孩子,理智地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批评
3.多带孩子去尝试各种领域,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热爱
4.和孩子一起学习,用成长思维去养育和教育
纪录片中的这两位孩子最终都选择了留学,有人可能以为导演是在高举海外教育,其实并不是的,池亦洋和柔柔都是在找到自我后,才决定走留学这条路,纪录片中还有另外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升入国内高校,并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其实,好的教育更在于合适与选择,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无论是在国内学校、国际化学校还是海外高校,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1. 现代“盗墓笔记”天团!三星堆惊艳“上新”的背后,这个只爱挖土的团队藏不住了:热爱无畏,人生无憾!
2. 刺痛千万家长!00后扎堆整容,最小8岁;近六成大学生有“容貌焦虑”比美貌更重要的,是成为不可复制的自己!
3. “我爸一个月工资几千万!”哭穷、炫富、自我牺牲…应该怎样跟孩子正确谈钱?
4. 30年连生22个娃,个个惹人爱!看完英国最庞大家族的日常生活,中国妈妈是否动心了?
5. “妈妈,我为什么不能追星?”这个回答,赢得无数掌声!
6. 我们不吃老鼠!近百年前男孩自信用英文介绍中国,网友:自愧不如!看过世界的孩子,究竟有多厉害?
7. 大事件!这些地区将迎来国际化学校大爆发!剑桥德佩斯、海丁顿、威斯敏斯特、国王学院…一海外强校来华开分校了!
8. 暴涨51%!RD放榜哥大54113人争夺1800个席位!MIT总录取率仅4%降至冰点,加州理工国内颗粒无收!
9. 全网都在捧她!女版钢铁侠,每天只睡3小时,自律到极致,天问一号都听她的!首位女总调度,鲍硕对自己有多狠?
10. 揭秘!哈佛新生50%富二代,斯坦福偏好特长生?扒一扒藤校不为人知的招生秘密!
国际化学校开放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等,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远。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
标签:您是家长吗?是!就点标题下方蓝色的家长慧1、填数 10、7、4、 ) 2、5、 )11、14。20、16、 )8、4 15、3、13、3、11、3、 )( )2、河里有一行鸭子,2只的前面有2只,2只...
2021-04-16 阅读全文>>为进一步聚焦课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4月9日,辽阳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题研讨会在白塔区二道街小学召开。辽阳市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张娟老师、各县区教研人员以及实验学校的校领导、教师及市级的典型教师...
2021-04-16 阅读全文>>在养娃这件事上,中国父母一向都毫不吝啬。他们总是将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到孩子,可谓是嫌少不怕多,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且为了提高孩子的起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落后别人,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
2021-04-15 阅读全文>>李玫瑾教授曾说:“六岁前妈妈为主,青春期父亲为主。”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妈妈温柔的包容和照顾,而是需要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约束和支撑他们快速成长。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
2021-04-16 阅读全文>>面向对象3、4、5、6年级学生家长问题方向1、海淀/西城等小升初入学途径有哪些?都适合哪些类型的孩子?2、公办寄宿面向全区招生?报名有何要求?如何录取?3、民办校外区学生可以选择吗?择优录取还是?4、...
2021-04-15 阅读全文>>与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的改革一样,面临新,一些有变革意识的学校都在不同层面作出了新的探索。去年高考一结束,张永梅就带领教师研究高考试卷的变化。研究发现,一方面高考题干越来越长,往往给出的是一个真实情境...
2021-04-16 阅读全文>>cseedu教育使命,点滴随行。4月11日,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召开《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学习宣讲活动。活动邀请到《手册》编写委员会委员及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进行宣讲,为兰州...
2021-04-16 阅读全文>>爸妈做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
2021-04-15 阅读全文>>文丨饭饭妈“妈妈,你以后不要躺在地上了”这是一个孩子对于劝告,也是一位妈妈自身行为对孩子进行影响之后,孩子对反馈。在《陪你一起长大》这部作品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沈晓燕与很多家长一起找学校的领导...
2021-04-16 阅读全文>>4月9日至11日,第十五届国基教育大讲堂.2021蓉城之春小学数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教学研讨会在成都金牛区金牛宾馆大礼堂隆重举行,达州市通川区罗一希望学校选派优秀青年教师...
2021-04-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