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们带着6个四年级的孩子在家附近的小菜场上了一堂饶有趣味的生活大课。5天时间的丰富体验,至今仍觉回味无穷。
一开始,孩子们去附近的两个菜场考察菜价。在小菜场很顺利,没多久就争先恐后冲了出来,笑嘻嘻地汇报:“问到了!问到了!”“有个叔叔不耐烦地让我们滚滚滚!我们就挑爷爷、奶奶、阿姨问,他们会耐心地告诉我们。”
再到大的农贸市场,没多久,4个孩子耷拉着脑袋出来了,略带哭腔地说:“人太多了,他们都不理我们。”“他们赶我们,让我们快走…”“他们不肯告诉我们。说我们不要捣乱。”“我还被推了。”还好有俩娃带着“成果”回来了:“我们发现里面有块小黑板,菜价上面都有啊!”
“半途而废和投机取巧都不可取,重来!”家长们一声令下,孩子们又不情愿地进去了。但卖菜的人仿佛看透了他们,虽然他们鼓足勇气、看人问价、假装买菜,也只能兜兜转转地旁听别人的交易来填写表格。
孩子们的情绪有些低落,于是我们开了个短会,你一言我一语地总结原因:“因为我们不买菜。”“因为他们看我们是小孩。”“好像他们太忙了,没空管我们。”“他们想赶紧把自己地里的小菜变成钱,早点儿回家,说不定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孩子们似懂非懂,若有所思。
“这小青菜多少钱一斤?”“一块。”“这么便宜?”市场价3块“还能再便宜点儿不?”阿姨打趣道:“8毛行不行?”“5毛吧!”…孩子们根本没有成本和价格的意识,开单就行,得了意外之财般乐开了花。趁着没人的当口儿,家长们又简单培训强调价格底线,顺便鼓劲儿。
菜场的人慢慢多起来,“这南瓜怎么卖?”“两块钱一斤。”“这么贵啊?”“那就一块五!”“妈妈说了,最低价两块。市场比这个高。”“你们到底谁说了算啊?”“南瓜是我家的,我说了算,就一块五。”卖菜的想快点儿出货,买菜的策略却很多:“算了算了,不买了。”老奶奶一边走一边回头表示不舍。“就一块五了,称一下。”拍板成交。
因为着急把菜卖出去,孩子们的菜价一降再降,旁边的爷爷奶奶坐不住了;“你们不能这样,这样我们就没法卖了。”“哦!知道了。这还有规矩啊?”虽然孩子们集体决定跟别人的菜价保持平衡,但是原来低价买菜的回头客们,坚决要求以原来的价格购买。有一个奶奶还跟孩子们争执了半天,最终以初次成交价收了所有的毛豆。忽听一声“快快快,城管来了”只见隔壁摊爷爷麻利地卷起麻袋放上三轮车骑着就走了。孩子们一脸蒙,谁也没想到要收摊,12只眼睛齐刷刷看着50米以外的家长。大人们只好帮着紧急收摊,营业额最后只有40多元。
这一天,被诱惑,被包容,被忽悠,被嫌弃…有初次尝试的兴奋与不安,有发自天性的幼稚与善良,有缺乏沟通的冲突与矛盾。孩子们开始讨论什么菜容易保鲜,什么菜最受欢迎,没卖完的菜怎么处理,怎么吆喝最合适。
第二天卖菜,孩子们信心满满,菜品更丰富了,价格标清楚了,转移到有摊位的菜场,人员重新分工:外向的主要负责叫卖揽客,心细的负责拿菜、称菜、算账、装袋。“自家种的蔬菜,不打农药,有机蔬菜…”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吸引了菜场里不少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驻足。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成了菜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周围的菜农们羡慕不已:“这几个孩子真了不起,有模有样的。”“明天我也把自己孩子带来卖菜。”
有的顾客举起手机给他们拍照,把孩子们的热情鼓到了极致。半小时后,“后台”的不甘寂寞,大声吆喝起来,“前台”的觉得算账能显示自己的数学能力,也参与到称菜的行列。3个多小时开心地过去,营业额高达一百多元。
接连两天早起,大人孩子都很疲惫,士气开始低落。菜场里有人投诉我们雇用童工有人提议提前结束,而此时电视台的预约不期而至,刚想放弃的孩子们又有了坚持的动力。面对镜头,孩子们分工合作,充满激情地大声吆喝,还对记者说出了心声:挺累,卖菜不容易,很辛苦。浑身是汗!挣钱不容易,我爸爸妈妈挣钱应该也不容易,我们不要浪费。节约用钱,钱很难挣。不必要的,就不要用。挣了钱,要请爷爷奶奶吃一顿,因为他们也很辛苦。
这次卖菜总收入314元,支付爷爷奶奶的成本后,孩子们各有收获。后来,孩子们买东西时会说:“这酸奶太贵了吧?”“这本子我不需要,不买了。”爸妈要出门吃饭,他们会说:“算了吧,在家下面条一样的。”更难得的是,在真实的场景中,他们感悟了劳动的收获、挣钱的不易和合作的效率,家长们最大的感悟则是孩子比大人更能坚持。现在,孩子们已经在期待着寒假,期待着在生活这个丰富有趣的课堂里再显身手。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3日第9版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
标签:常常有人质疑,现在中小学生的假期都是“假”期。“放假就应该让孩子好好休息,不要总是学习。”可如果孩子因为家长的放纵,染上赖床、拖延、沉迷手机的坏毛病呢?假期的真正意义,不是让孩子完全休息,变得精神疲软...
2021-01-22 阅读全文>>当今,家庭教育成了许多家庭的“老大难”问题。在许多家庭教育论坛上,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为了孩子,辞了工作,当起了‘全职保姆’每天盯着孩子学习,牺牲这么大,孩子还是跟我对着干。”怎么与孩子更好地交流,...
2021-01-22 阅读全文>>各位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20年后你们的孩子是什么样?或许,你们也曾迷茫,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孩子当下的教育能不能跟得上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哪些能力将在20年后还具有竞争力?先带大家分析三组数...
2021-01-22 阅读全文>>大家都是成熟的父母了,要明白一个道理:即使不能调整孩子的成绩,起码我们还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凯叔文 青湘子这几天,你发现没,门诊和药店的中年女人突然多了起来。她们发质油腻,面色憔悴,双眼无神,一副行色匆...
2021-01-22 阅读全文>>离沪必须报备!上海多校发布《告家长书》幼儿园实行“一人一档”各校都需填离沪返沪信息登记表!面对寒假,上海多所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发布告家长书:非必要不离沪,离沪须报备,不,不谎报,不迟报!幼儿园实行“一人...
2021-01-22 阅读全文>>今天你崩溃了吗?说起陪孩子做作业,家长们真是有吐不完的槽。朋友圈、互联网上到处可见因陪孩子做作业而崩溃的家长,“学生家长因无法辅导孩子退群”“因为辅导作业怒摔手机”“压垮成年人只因为陪孩子做作业”等话...
2021-01-22 阅读全文>>推荐益智寒假新年文丨鱼爸讲真,你有没有跟孩子发过脾气?孩子最后是恨你还是原谅你呢?前几天一个妈妈在朋友圈说:真的后悔,早上因为儿子出门的时候拖拉了一下,我就吼了他,当时在电梯里,看到他眼睛红红的,忍住...
2021-01-22 阅读全文>>有人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四年级后,就从爸朋友圈消失了。凯叔文 安语时有人调研了超过3000位家长,发现超过70%的孩子,在四年级后,就从爸朋友圈消失了。还发现一个晒娃规律:上学前的娃,朋友圈C位。一二...
2021-01-22 阅读全文>>写人,是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
2021-01-22 阅读全文>>昨天,常州教师招聘统考缴费正式结束,至此常州教师招聘报名工作落下帷幕。截止到缴费结束,共有13678人通过资格审核。从常州教师招聘各区报名情况来看,武进、钟楼、新北、天宁、常州市直属报名成功人数均在千...
2021-01-22 阅读全文>>